专科专业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2019-03-27 浏览量:394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建设我国和谐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调查研究技能;能够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本专业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其中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基本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二)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由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制定实施性课程教学计划并负责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也可根据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聘请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专家有针对性地自开部分选修课;选修课中的统设服务课程,如果中央电大已有的就选用中央电大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模式及特殊学习需要改造相关教学资源,中央电大没有的由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组织建设。


(三)本专业不以传统教学班建制组织教学活动,拟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及管理的扁平化模式,因此将组织开发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IP课件、网络题库和辅助教材,并将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及其管理的组织系统。


(四)各门课程均安排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和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共同组织。形成性考核基于网络进行,主要采用在线作业、离线作业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绩一般占总成绩比例20~70%。凡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五)本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由专业见习、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实训和毕业作业三部分构成。专业见习,主要是安排学生到社会救助站、康复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所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进行见习,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流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增加对社会工作的直接感受;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实训主要是对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是专业见习的深化。可在专业见习之后,安排学生到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的具体服务岗位助岗或上岗进行综合实训,使之达到能够根据社会服务计划,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目的;毕业作业(论文)是全面考查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理论知识,是对学生修业期间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


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按两年半业余学习安排参考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法学科社会学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课程说明
1.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数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以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及党在目前时期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3. 计算机文化基础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和网上学习技术,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利用手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汉字输入方法, Windows 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使用与操作技巧,以及Internet的实用知识和操作。


4. 社会工作概论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专业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学习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和理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


5.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有关理论和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用工具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设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及其应用,域名服务(DNS),电子邮政服务(E-mail),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ent),Web服务,代理(Proxy)服务,其他互联网服务。


6.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会政策法规是社会工作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当代社会政策法规的基本范畴和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二是了解当代社会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了解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四是了解我国社会政策法规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五是把握社会政策法规的未来发展趋势。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体系,并通过让学生参与有关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工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理解和运用社会政策法规的实际能力。


7. 个案工作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沟通互动建立的专业关系,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本质特征、目标、功能及历史发展;二是学习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各种技术方法和程序;三是了解个案工作不同实施模式的理论背景、假设、方法和特点。其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关于个案工作的价值观念、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的技术技巧的基础上,能够尝试进行个案工作的实务操作。


8. 团体工作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它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小组工作的涵义、功能、类型和发展历史;二是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三是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式;四是小组工作的技巧。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小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为实践能力,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小组工作者。


9. 社会福利与保障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会福利与保障是社会工作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中的福利思想及观念;三是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安置等;四是社会福利与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国内外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10. 社区工作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区工作是与小组工作、团体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社区概念、类型和功能,社区工作的涵义,目标特征和社会功能;二是社区工作在西方和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是讨论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四是学习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包括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及工作技巧以及解决社区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理、理论、基本工作方式和技巧等,并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结合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


11. 心理咨询与辅导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知识、原则、方法和技巧,使其具备发现和正确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理论结合实际特点明显,其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要参与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实践活动。


12.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的概念、类型、方法与历史发展、以及社会研究的原理;二是系统介绍社会学研究的设计、抽样、测量、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三是简单介绍统计分析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资料分析中的作用;四是介绍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结构、撰写的步骤与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策划和开展社会工作调查研究的实际能力。


13. 应用写作(汉语)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应用文体文章的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各种文体文章进行写作的能力。


14. 管理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重点突出案例分析。


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思想;预测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方法与原理;领导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5. 实用心理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较好地把握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16. 公共关系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掌握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在社会工作中须具备的公共关系基本礼仪,以及系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方法、技术、艺术等实际能力。


17. 社会学概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的地位及其应用;二是社会学微观研究领域中的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和家庭;三是社会学宏观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四是社会运行中的社会问题、社会控制,以及社会发展的评估指标与预测。其目的是使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流动变迁和现代化有概括了解,为其进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8. 社会工作行政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选修课,开设一学期。

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工作的专业间接服务方法之一。主要内容是通过行政的程序、技术来实现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该课程介绍了社会工作行政的组织建构理论、运作模式、体制改革的趋势,以及领导理论与决策方法,计划的制定,实施的过程,效率与评估,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技术。社会工作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探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立法与监督等法律建设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的改革与发展前景。